01 关税武器化,贸易壁垒重塑供应链
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3月起对所有进口铝产品征收25%关税,并取消对加拿大、墨西哥等传统盟友的豁免政策。
这一政策较其第一任期全面升级,政策目标已从产业保护转向全球供应链重构。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原铝供应国(占美国进口量的58%),其免税地位被完全撤销。
美国中西部溢价随之飙升至每吨近900美元,自2025年初以来上涨近60%。贸易壁垒的抬高,迫使企业寻求非常规应对策略。
02 制裁与反制,全球铝流向剧变
欧盟针对俄罗斯的第16项制裁措施可能禁止进口俄罗斯铝。这加速了俄罗斯向亚洲的转向。
LME库存数据清晰反映了这种转变:2025年3月,俄罗斯产铝库存占比从2月的75%飙升至88%,总量突破20万吨。与此同时,印度政府3月起对未加工
铝锭征收15%出口税,导致其库存占比从24%骤降至11%。
全球铝贸易流向发生剧烈变化。俄罗斯对中国的铝进口量从2021年的29.1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120万吨。
03 企业应对博弈,巨头被迫转型
全球铝业巨头力拓(Rio Tinto)发现从美国本土采购铝产品再转售给美国客户,反而比将自家生产的铝产品跨境运到美国更划算。
自2025年6月以来,力拓已从美国现货市场采购至少5万吨铝产品。相比之下,今年上半年,力拓对美铝产品出口量高达72.3万吨,其中大部分是在50%关税生效前完成运输的。
企业战略发生根本转变。2025年上半年,美国对其加拿大产铝产品征收的关税已导致力拓产生3.21亿美元巨额成本。
04 区域溢价分化,亚洲市场承压
日本每季度同意的原铝船货价格相较于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现货价格的溢价是亚洲地区的定价基准。
2025年第二季度,全球铝生产商向日本买家寻求每吨260美元的溢价,较当前季度上涨14%。2025年第一季度,日本买家同意支付每吨228美元的溢价,为近十年来最高水平,较上一季度上涨30%。
亚洲溢价攀升反映了对美国新关税的担忧,这可能导致原本供应亚洲的中东、澳大利亚或其他地区的
铝锭供应转向北美,进而收紧亚洲的铝供应。
全球铝市场正分裂成不同的地理区域。地区性现货溢价成为贸易商关注焦点。
这场博弈没有真正赢家——美国下游制造业面临成本危机,加拿大铝产业链遭受冲击,而全球消费者最终将承担这一切成本。
铝锭背后的贸易博弈,印证了当今全球贸易格局的复杂性与互联性,任何单边行动都会引发连锁反应,重塑着百年未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。